徐冰大型专题研究型个展“徐冰的语言”24日在浦东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注重于徐冰自成体系的艺术观念与实践,以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为核心线索,深度展现作品中独特的思想精华和学术理论,多维度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新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徐冰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并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展。其作品与社会现场关联紧密,艺术媒介的多样性与穿透力在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步入浦东美术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徐冰的代表作品和最新力作分布于一层和三层。展览结构由文字语言研究、书画语言比较和新的艺术方法三大部分组成,作品形式包括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 一层展览以时间顺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徐冰的文字语言创作从实验走向成熟、从东方语汇扩展到世界语境的思维推进与形态流变。被视作为《天书》的诞生前奏,作为观念和技术准备的版画《五个复数系列》,实为贯穿于创作历程的一条重要线索,但由于后来不断产生新的作品而被忽视。版画的“复数性”与“限定性”,极具当代基因特征,在传媒、广告、标识、网络里都可寻迹其内核之本源。追溯历史,版画和文字之间一直保有高度的共生性。最初以印刷属性面世的大型装置《天书》,耗时四年,以活字印刷术的重组形式,制作出一百二十套“典籍”。由于借鉴汉字的构字规律,雕版和印刷工序极致讲究,面对这些精美庄重的“大书”,人们的阅读欲望在观看中被调动,但同时因为内容的抽离而陷入思维困境。 三层展厅的第一件作品则是参与型装置《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当观众在教室开始书写这些看似中文实为英文的书法时,将会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旧有的知识概念将会暂停工作,以寻找新的思维支撑点。步入东方意境极强的展厅区域,长卷式的审美形式以既传统又当代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背后的故事》运用干枯植物、报纸、塑料袋等废弃物在宣纸玻璃背后,通过调节光在空间中的状况,呈现中国画的效果,令观者看到一幅由光构成的画面。 在徐冰看来,艺术语言中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关于每件作品之间的互补和支撑关系。旧作是对新作的注释,新作是对旧作的重新发现。社会现场的变异和能量,不断注入进创作灵感。看似声东击西与错位的面貌之下,多层次的社会议题与文化思考在发声,通过对旧有艺术方法的改造与新语言的提示,艺术的边界被不断拉伸拓展。 展览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汉斯·德·沃尔夫教授担任学术主持,AHA Union团队的年轻艺术家孙华、冯予、赵一峰担任展览策划和设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