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一种能为大众解压的节目形态,喜剧类综艺热度居高不下,各大平台纷纷布局这一内容赛道,但也产生了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大部分的喜剧综艺都以演播室的竞演模式为主,但近期腾讯视频推出的喜剧厂牌真人秀《德云斗笑社》第二季通过融入跨类型的元素创新了喜剧综艺的内容形态,在吸引观众同时也起到引领传统文化焕新的作用。 跨类型创新,探索喜剧综艺新表达 《德云斗笑社》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前半段真人秀挑战后半段相声竞演的架构,并通过上下集的方式播出,这种结构方式容易让人担心上下集之间缺乏勾连,成为一盘散沙。但主创团队通过规则和主题上的创新将德云男孩们的真人秀表现与相声竞演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两种不同的形态达到了前后连贯、一气呵成的效果。 规则上,节目通过环环相扣且强调团队精神的赛制激发出队员们的投入感与紧张感。在真人秀游戏挑战中脱颖而出的两支队伍的队长,才有资格挑选各自队伍的3名队员,组队成功后完成团战竞演任务。而剩余相声演员则进入“冷板凳”环节,且不得参与每期相声竞演。而在团战竞演中,真人秀挑战中队员们获得的“提成券”直接与个人成绩挂钩,个人成绩又影响团队命运,两支队伍在每期节目末尾清算队伍总成绩,胜出者可保全团队,失败方需淘汰末位队员,而连输两场的团队将面临整队淘汰。“冷板凳”、个人成绩、团队总成绩这些概念既映照着现实中的职场,也成了刺激队员们在节目的游戏任务和相声竞演中努力表现的驱动力。 主题上,节目为真人秀挑战部分所设置的情境任务也与相声竞演所设置的命题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关系。首期节目中,14位队员体验做饼、卖饼,由于饼的数量直接关系到谁更有资格成为队长,队员们各显神通,上演了一出争饼大戏,整个过程成为了对现代生活“内卷”现象的生动写照,而“内卷”正是当期相声竞演的主题。第二期节目,队员们又去到“德云水都”实习,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的“星级”,节目从队员们获得的“星级”引出相声演员的“名头”,让相声竞演的主题与真人秀内容实现了自然的衔接。 随着综艺节目的进化,跨类型融合已成为了常用的创新方式,但也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当便可能变成“四不像”的作品。而《德云斗笑社》第二季实现了真人秀挑战与相声竞演跨类型的巧妙结合,通过真人秀挑战解锁相声演员们“幕后”的状态,也让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体验中汲取灵感,再引出节目后半部分的“前台”竞演,两者借助赛制、主题勾连在一起,为喜剧综艺带来了创新的形态与表达。 创新表达,为传统相声文化赋新能 作为一门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曲艺表演艺术,相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拥有自己的魅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相声艺术如何与时俱进?成为文化界一直关心的议题。作为一档由相声头部厂牌德云社联合腾讯视频推出的节目,《德云斗笑社》第二季肩负着推动相声文化创新与进一步“破圈”传播的使命。而从节目呈现的效果和取得的影响力来看,可以说是不负使命。 每期队员们精心准备的相声作品是节目的重头戏,值得赞赏的是,这些作品在保留了相声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从而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真正活在当下,彰显出时代风采。 一方面,节目中的相声作品内容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现象,流行文化,呈现出贴近生活,针砭时弊的特征,容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例如第一期围绕“内卷”主题,张鹤伦、周九良的作品《家里家外的内卷》从哄孩子睡觉、辅导作业、报兴趣班等生活细节入手,讽喻了当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张九南、曹鹤阳的作品《复杂宠物世界》从宠物狗与流浪狗的视角出发,把内卷话题从人类世界延展到动物世界,揭示了无处不在的内卷。一个个饱含社会洞察力的作品,带给观众富含深意和回味的笑。 另一方面,演员们在表演形式上也大胆创新,为传统相声探索贴近年轻观众的新思路。例如栾云平、张鹤伦的作品《广告的名头》被郭德纲赞为新瓶装旧酒,内容虽然没有脱离传统相声的根,但栾云平一改往日风格,舞台上模仿青蛇,创新的表达成为这个作品赢得掌声的关键。孟鹤堂、岳云鹏的作品《一段悲伤的相声》则打破了常规的表演范畴,在舞台上念起了“遗书”,通过一场葬礼预演来展现人对于“名头”的执着,看似荒诞,却发人深省。 相声文化曾被认为是属于小剧场的传统艺术,但《德云斗笑社》借助真人秀综艺的形式和平台的传播影响力,让相声文化跳脱了小剧场的局限,进入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赢得了更广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欢迎。节目呼应时代,通过各种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传递出正向的价值观,又通过汲取各种流行文化的元素,创新表演方式,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在笑声中疏解内心,在无形中接受正向信息的传递。 在《德云斗笑社》之后,各类喜剧团体纷纷效仿,推出“团综”节目,其示范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德云斗笑社》是传统表演艺术与综艺形式碰撞融合之后的焕新,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其创作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张建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