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尤其像《火星救援》这样太空题材的“硬科幻”,在国内有稳定的观影人群。遗憾的是,科幻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市场比较稀缺的一个类型。不过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宣布定档2019年大年初一,就被视为是国产“硬科幻”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有趣的是,同天上映的还有宁浩执导、黄渤主演的《疯狂的外星人》,该片同样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此外,刚刚定档12月31日上映,新锐导演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有科幻元素。这一批“贺岁档”上映的国产科幻片,能否填补中国电影缺失的一环? 其中,毕赣执导、汤唯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文艺范十足的“软科幻”电影。片中难度系数极高的60分钟3D长镜头备受关注。汤唯在京受访时回忆拍摄经历:“这个长镜头拍得很过瘾,所有人都像一家人,拍完之后全剧组欢呼,摄影师每拍一条直接倒下睡着,每个人都在山上山下跑。” 另一方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近几年成为电影改编的“香饽饽”。4年前的中影电影项目推介会上发布了一系列片单,宣布刘慈欣的《三体》《乡村教师》《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等作品会被改编成电影,一时间,“国产科幻电影的春天要来了”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将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搬上银幕的宁浩,曾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说:“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导演,多少都有科幻梦。” 为了克服创作短板,《流浪地球》筹备四年之久。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郭帆还专门邀请4位中科院的科学家一同探讨,最终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世界观。郭帆说,电影除了通过宏大的特效场面带来视觉奇观,还以现实为基础,基于中国文化来创作,片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对家的情感以及对地球家园的依恋。 郭帆强调:“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的,这样观众才会认同并产生共鸣。中国人对土地、对地球的这份眷恋是独有的,所以《流浪地球》一直在追求用中国人的方式,去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刘长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