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位宝妈的留言: 她家宝宝快三岁了,三个月前出现鼻塞、流鼻涕的情况,家人以为只是寻常感冒,没放在心上。前两个星期又感冒了,不仅鼻塞、流鼻涕,还咳嗽。家人想着是应该是换季,孩子受了凉,所以也没带孩子看医生。 但后来却觉得不太对劲,孩子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叫他的名字,经常是要叫唤好几次他才会做出回应,并且大人和他讲话的时候,注意力也很不集中。 “孩子怎么像个小聋子”,婆婆不经意的一句话引起了这位妈妈的注意,好像宝宝最近真的有点耳聋的迹象,比如看ipad上的动画片,孩子会将音量调得很大声。 意识到情况严重性的妈妈赶紧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检查结果是:感冒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有积液,导致听力下降。 好在发现和治疗不算太迟,宝宝听力已经在逐渐恢复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各位宝妈们科普一下“中耳炎”这个疾病。 因为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希望家长们看过后,能做到宝宝一旦发病,早发现早治疗。 一、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高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3岁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宝宝占了80%-90%。 其中,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宝宝易发中耳炎也和孩子的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有关。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毒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发现 比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会用语言表达,许多疾病也往往耽误了治疗时间。 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宝妈们要引起注意,宝宝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无原因的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7.8℃-40℃; ●不断地抓挠耳朵,头不停地蹭枕头; ●躁动不安、爱哭,总是摇头,睡眠不佳; ●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耳温测量可成为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简易方法: 分别测量双侧耳温,如果相差0.5℃以上,应该考虑温度偏高侧出现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 若通过以上方式判断宝宝患了中耳炎,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三、中耳炎的治疗 好在,中耳炎是儿童中可治愈的疾病之一。 中耳炎急性期经规范治疗,多数可痊愈,但慢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损伤听力。 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 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与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 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没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剂都不会有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 四、中耳炎的预防 ◆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会损伤咽鼓管功能,导致液体积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宝妈可以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另一侧;如果鼻塞严重,睡觉时将宝宝头部垫高些、使用喷雾加湿器等。 ◆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 宝妈不要躺着给喂奶,因为孩子的咽鼓管短平,如果吞咽不协调,躺着吃奶很容易发生中耳炎,最好的喂奶姿势是半卧位。 ◆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若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清理。 ◆不要长时间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家长应该用手堵住宝宝外耳道口。 平时做好预防,就能大大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 最后还是要给宝妈们提个醒,如果发现宝宝疑似得了中耳炎,一定及时带宝宝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